無論要做什麼樣的物件,首先要先充分認識這個物件,了解它每個角度長什麼樣,了解它怎麼被使用,了解它被放在哪裡,了解他可以怎麼被拆解,了解他的構造,了解它的型號...。
因此你需要先從網站找尋多個角度的照片,相關的照片,可以看清楚細節的照片,才能著手思考怎麼下手。
好的作品無論是繪畫或是設計都一樣,絕不對像無頭蒼蠅先亂撞在說,而是早在你腦中已經有80%的完成度了,而動手只是把你腦中的那個畫面與想法實踐出來而已。剩下的20%則會在你的製作過程中,被激盪出來,讓你的作品更好,包括新的想法,新的創意,新的作法,新的工具。
在製作之前,你要先規劃好要從哪個部件開始製作,先做什麼,後做什麼,哪裡是視覺焦點,哪邊可以放掉,哪邊要用的面更多,哪邊要減面,哪邊用貼圖製作,哪邊要用模型做出來...。接下來,每個步驟預計要花費多少時間。把以上的問題做成大綱寫在紙上提醒你自己。在問一下自己製作難處可能會在哪裡 ? 還缺什麼參考圖片 ? 最後在腦中想像出最終完成品的樣子。其實這樣的事先規劃,在你養成習慣之後,不會花超過20分鐘。但是它會幫助你從大局來看整個製作,不要一開始就太拘泥在細節上,而忽略了整體大型,進而耗費不必要的時間。
這些都想清楚之後,剩下的工作就只是著手把你腦海中的東西轉移到畫面上而已,事情就簡單得多了。
很多人會擔心模仿會被詬病,或者會認為模仿的就不是自己的作品了,甚或會覺得模仿是浪費時間,創作比較有趣等等的觀點。
回想我們在學寫字寫毛筆,不也先從臨摹書帖開始嗎 ? 要將一件事情學好,那麼務必先讓他簡單化,讓變數減少。不要在初期就讓自己又要擔心軟體不熟練,又要擔心美術功力,又要構思配色,又要考慮構圖,又要構想創意...。先把問題最小化,從模仿中學習怎麼熟練使用工具,並從模仿過程中學會參考作品的構圖配色與作者傳達的意念。
當然基於誠信問題,模仿的作品一定要標示清楚它是模仿的,只要這樣,那模仿也可以是一件你的作品。從模仿作品中,我們一樣可以看到對細節的掌握,對工具的熟練,看到經驗的累積過程。